{
    分享网正式开通,我们为大家提供免费资源,欢迎大家踊跃投稿!

为什么互联网的英文应该是internet而不是Internet

经常阅读外媒的人最近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:从今年 6 月开始,包括《纽约时报》、《华尔街日报》、美联社在内的多家美国主流媒体都做出了一个拼写上的改变——Internet(互联网)的第一个字母不再大写,统一改成“internet”。

这是一场长达十几年的争吵和拉锯的最新动向。尽管你的 Word 还在不厌其烦地把你输入的“internet”自动更正为“Internet”,但大 I 变小 i 的趋势已经无法逆转.

在英语中,首字母大写的拼写方式往往被用于专有名词(比如生产 iPhone 的苹果公司 Apple),而其他表示普遍事物的名词(比如树上结的苹果 apple)则都是小写。所以,从“Internet”变成“internet”,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学现象,更反映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: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互联网?它到底更接近苹果公司,还是树上的苹果?

小写阵营的决定性胜利

关于 internet 的首字母到底应该大写还是小写的争论,至少从 2002 年就开始了。当时,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教授 Joseph Turow 把自己新书里的“Internet”都改成了“internet”。他获得了 MIT 出版社责任编辑的支持,《纽约时报》也跟进做了报道,但这种拼写方式并没有如他所愿成为主流。

概括而言,北美之外的媒体比美国媒体更早采用小写的 i。《卫报》、《经济学人》、《金融时报》、《泰晤士报》和 BBC 等英国媒体,以及《南华早报》、《悉尼晨锋报》等出自前英国殖民地国家(地区)的媒体,都早已加入小写阵营。但是也有例外,比如路透社还在坚持大写 I。

新潮的网络媒体也往往更倾向于使用小写的 internet,比如 BuzzFeed、Vox、Quartz 和 Gawker。但也不尽然,比如赫芬顿邮报、FiveThirtyEight、The Daily Beast 就属于大写阵营。

《连线》杂志的例子最为有趣。2004 年,这家全球知名科技媒体高调宣布:“根本没有什么理由大写 internet 这个词。”然而,仅仅两年之后,“Internet”又重回《连线》——因为这家杂志被康泰纳仕集团(Condé Nast)买了下来,新老板要求编辑们改回大 I,直至今日。

虽然大写 I 和小写 i 的两个阵营不断来回拉锯,但总体趋势是越来越有利于小写阵营的。语言学家 Susan Herring 曾经做过统计,她在检索牛津英语语料库(其中收录了大量语料,从学术论文到媒体文章到网站评论)之后发现:2000 到 2012 年之间,平均而言,“Internet”的使用率比“internet”高一倍;然而,从 2012 年开始,“Internet”的领先优势急剧缩小,直到 2015 年底,“internet”已经追平。

《纽约时报》、《华尔街日报》和美联社的加入,是小写阵营的最新胜利,也是决定性的胜利。美联社的写作风格手册(AP Stylebook)被全球记者和新闻专业学生奉为圣经,今年 6 月出版的新版手册会将 internet 的拼写方式迅速推广到全球。

“留声机”也曾经被大写

为什么 Internet 会逐渐变成 internet?语言学家给出了不少解释。

有人说,这是现代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:越来越简单、易用。比如,电子邮件原来被写作“electronic mail”,后来简写成“e-mail”,再后来,中间的小连字符索性也被扔掉了,“email”变成通用的写法。

同样,“Web log”变成了“weblog”,最后变成“blog”;“on-line”变成了“online”。人总是懒惰的,能省则省,能少按一下 shift 键也是好的。

也有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,阐述了小写 internet 给读者带来的好处——在英语阅读中,大写字母就好像道路上突然出现的减速带,非常影响阅读和理解的效率。所以,能小写就尽量小写吧。

还有人发现,新事物出现的时候,人们总是倾向于将其大写,后来随着该事物被普遍接受,人们又转向小写。留声机(phonograph)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它刚出现时,P 是被大写的。

互联网是和水、电一样的存在

这些技术层面的解释都有道理,但是从大 I 到小 i 的转变背后还有更深层的意义。

其实,internet 这个词刚出现的时候是被小写的。根据 1974 年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,这个词指的是任何由多台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。

后来,internet 被大写,因为人们用它来指称其中一个具体的网络,也即脱胎于美国国防部项目 ARPANET、后来发展成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国际互联网的那一个网络。Internet 成了专有名词,指的不是任何计算机网络,而是我们所使用的那个网络。就好像美国人在提到宪法的时候,如果用大写的“the Constitution”,那么指的就是美国宪法;如果用的是小写的 constitution,那么指的就是宪法这样一种普遍事物。

然而这样的区分在今天已经显得不合时宜。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“这个互联网”、“那个互联网”的区别,我们所有人使用的都是同一个互联网。这个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。就好像如果全世界使用的都是同一部宪法,那么再区分“the Constitution”和“constitution”已经没有意义了。

从大 I 变成小 i,也是在重申互联网的公共性:它和水、电、天然气一样,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。它应该属于所有人,政府应该像提供水电供应一样提供互联网接入。水、电、天然气,没有一个是大写的,互联网也不应该被大写。

十几年前,当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教授 Joseph Turow 把自己书里的“Internet”都改成“internet”的时候,他的一个重要理由是:把互联网这个词大写,看起来太像是某个商品品牌了,就好像是用 Kleenex(舒洁)代替纸巾这个词、用 Frigidaire(北极牌)称呼冰箱一样,有一种将公共品进行私有化的感觉。

在这个商业公司控制着绝大部分互联网流量、威权政府不断攫取所谓“互联网主权”的年代,有一批西方知识分子正在重提互联网的公共性。《纽约时报》和美联社在这个时候改变 internet 的拼写方式,或许能够提醒大家:互联网是小写的,因为它是水,是空气,属于全体民众;它不应被大写,因为它不再是政府项目,也不是商业品牌,不应被某个政权、某家企业占有


资源均来自第三方,谨慎下载,前往第三方网站下载


米微资源分享网 , 版权所有丨本站资源仅限于学习研究,严禁从事商业或者非法活动!丨本网站采用BY-NC-SA协议进行授权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为什么互联网的英文应该是internet而不是Internet
喜欢 ()分享 (0)